高考语文古诗词名句
高考常考古诗文?
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词及名句默写大汇总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能够“,。”
3、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4、《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的两个句子是:“,。
7、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10、《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凄清的句子是“?。”
11、《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12、《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
13、《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不但做到“,。”而且能够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15、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16、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17、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
18、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20、李白在《行路难》中用“,。”两句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琵琶行》中则用“,。”来烘托琵琶女的高妙的演奏技艺。
22、苏轼《赤壁赋》中的“,。”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
24、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的获胜是机遇所致,其中表达这种看法的诗句是:“,。”
25、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圣心备焉”可见。
26、《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27、《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28、《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9、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个句子是,。
30、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自勉。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9.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10.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11.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1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13.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4.兄弟阋于墙,外御其物。
1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6.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9.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每年高考语文必考题有哪些?
你好,由于高考语文试题每年都有所调整和变化,因此没有固定的必考题目。但是,从历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出题规律和重点考查内容来看,以下几类题目可能会成为高考语文必考题:
1.阅读理解题:包括阅读文章、短文、诗歌等文本,理解其内容、结构、语言特点等。
2.写作题:要求考生根据指定的话题或材料,进行写作。写作形式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3.语言运用题:考查考生对汉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词语辨析、语法填空、翻译等。
4.古诗文阅读与鉴赏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古诗文阅读、名句填空等。
5.文学常识题: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相关知识等。
总之,高考语文试题的出题规律和内容变化多样,考生要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积极备战,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1.每年高考语文必考题包括作文和阅读理解。
2.作文是必考题目之一,因为它可以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阅读理解也是必考题目之一,因为它可以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3.此外,高考语文还会考察诗歌鉴赏、古文阅读等内容,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好成绩。
、关雎(诗经·周南)
2、蒹葭(诗经·秦风)
3、观沧海(曹操)
4、饮酒(陶渊明)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次北固山下(王湾)
7、使至塞上(王维)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9、行路难(李白)
10、望岳(杜甫)
11、春望(杜甫)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韩愈)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6、观刈麦(白居易)
1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8、雁门太守行(李贺)
19、赤壁(杜牧)
20、泊秦淮(杜牧)
21、夜雨寄北(李商隐)
22、无题(李商隐)
23、相见欢(李煜)
24、渔家傲(范仲淹)
25、浣溪沙(晏殊)
26、登飞来峰(王安石)
2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28、水调歌头(苏轼)
29、游山西村(陆游)
30、破阵子(辛弃疾)
31、过零丁洋(文天祥)
3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34、己亥杂诗(龚自珍)
2021河南高考古诗词默写?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1
1、孔子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的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句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句如下: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6、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1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古诗词的意义与价值如下:第一,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第三,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