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关于高山的诗
杜甫写自己身高的诗?
有
因为杜甫在《石壕吏》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诗句:“不得到高处不得看,丈人峰在此山中,峰高不过百丈许,本自名为崔嵬峰。
”这句诗中提到“峰高不过百丈许”,暗示了杜甫自己身高不高。
同时,《月夜忆舍弟》中也有一句:“尝同溪叟话玄机,忽报卢蒙广陵信。
”其中“卢蒙”是杜甫的字,暗示他身高较矮。
内容延伸:杜甫的诗歌以写实为主,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多次提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让读者更加真实地了解他的生活状态和感受。
他的身高虽然不高,但他所书写的诗歌却足以令人崇敬和钦佩。
杜甫有一首诗中提到了自己的身高,是《江南逢李龟年》:
岛夷受贡日,贡父江上游。戎狄不服远,输蛮屡归留。孤城闭关月,沧海度人秋。自谓功名薄,不废江河流。五十始闻稚,六十不受尤。三径颇过急,千里远来忧。岂知卫霍间,数见白日走。伏枕良不寐,遥思故园愁。更待宣城后,应知故宅休。临岐别赠言,幸承恩典酬。驻马乘鸾日,垂帘听竹洲。身多疾邪惧,坐久就衰谢。临别盼致仕,提笔怀忠孝。高山安可仰,律已蹑前踵。身长八尺短,何碍试文章。
有因为杜甫曾经写下了一首《栖白岩洞二首·其一》的诗句:“岩上无不胜,高于人间世。
”,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身高高于常人,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身材有自豪感。
此外,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也有一句“身长八尺为奇”,再次印证了杜甫自己的身高不同寻常。
杜甫的诗歌创作主题广泛,以抒发愤慨、怀才不遇的情感为主,其中也包含了对自我形象的显扬。
例如,在《梦李白二首·其一》中,杜甫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到历史名人李白指点的才子形象,展现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追求卓越的心态。
你好,杜甫在《前出塞五首·其四》中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并不涉及自己的身高,因此我可以回答该问题。
高山军行古诗?
出自唐代杜甫的《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李白描述高山?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4.描述高山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描写高山的诗句
山行---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一个对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诗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王维《汉江临泛》)
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唐·司空图: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唐·张锡: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唐·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