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个唐诗
比较简单又好背的古诗有哪些?
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样的一些古诗有《锄禾》,《静夜思》,《春晓》,《鸟鸣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凉州词》,巜示儿》,《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登鹳雀楼》,《鹿柴》,《绝句》。
10首易记易背的古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功盖三分国明正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觉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两首简单易背的古诗词?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释义】: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简单易背的古诗词:
1、《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送灵澈》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4、《弹琴》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5《送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6、《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7、《听筝》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适合孩子背的唐诗
有这些:1、春晓孟浩然〔唐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2、相思王维〔唐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3、回乡偶书贺知章〔唐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4、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5、早发白帝城李白〔唐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